新闻详情
从历史中走来的蔓耗古镇和金平边陲县,在清末时期曾是红河州交通运输咽喉要道,在红河交通史上发挥着内接腹地、外联东南亚的重要作用。21世纪,“马帮时代”已经过去,不通高速却让这两个美丽的地方隐没在热带河谷中。于是,云南建投人带着使命来了。
蔓金高速由集团投资建设,起于个旧市蔓耗镇,接元蔓高速,止于金平县城,接规划的金平至金水河高速公路,建设里程50.4公里,总投资79亿元。作为红河州南部高速公路交通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蔓金高速贯通后,将改善红河州的交通结构网,对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其中,路桥二分公司主要施工蔓耗隧道、蔓耗立交主线3、4号桥现浇部分、蔓耗立交部分墩柱和现浇桥施工以及收费管理所等。
夏日炎炎,位于金平与个旧交界处的蔓金高速一分部四周山峰俊秀,层林叠翠,清冽的麻子河绕着桥墩蜿蜒而过,呈螺旋状的蔓耗立交犹如一条沉睡的巨蟒盘踞在青山绿水间。然而一年多以前,这里深深的河谷也曾让高原铁军筑路人愁白了头……
No1.跑过时间,赢得捷报频传
这是一场人与时间的较量。
2020年2月15日,站在麻子河畔看着四面环抱的青山与湍急的河水,时任分公司党支部书记兼驻点负责人的金宪应(现任分公司经理)发了“叹”——早就听说现场环境恶劣,没想到如此这般。 项目整个施工区域横亘在河谷间,班组驻地、各类加工场等均只能选址于陡峭山坡上;桥梁作业地处河沟陡坎之中,现场可利用场地极其狭窄,且雨季随时可能爆发山洪……加之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工人无法到项目。
“兄弟们,我们是筑路人,难道还怕没有路吗?”2月20日的项目例会上,金宪应掷地有声。面对重重困难,项目部厉兵秣马,全体职工群策群力。没有工人,项目管理人员就自己上,平整场地、修葺便道、搭建农民工住房……练兵场上,90后小将们身形矫健,干劲十足。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大家昼夜奋战,同时进行多个前期工程的施工,卯足了马力与时间赛跑。
3月12日,一条新的长650米的施工便道已然穿山而过,四面青山与新建成的钢筋加工场一同倒映在河水中。待班组大量进场时,60多间崭新的活动板房已为他们敞开了大门。清晰合理的工期计划表和工序操作规程让项目团队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面对工期紧、施工点散面广、现场环境恶劣、高温多雨等问题,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上下一心,一面开启“两班倒、白加黑”模式,一面加大人、材、机投入,适时调整优化施工方案,时刻紧盯重难点和关键点,及时有效解决施工卡壳点,形成了人人肩上担责任、层层分工保落实的良好局面。为确保日事日毕,抢抓最佳施工时机,项目部把每日晨会调整为每晚碰头会,及时掌握工程进度以及协调施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每天天刚翻鱼肚白的时候,20多台机械轰鸣的声音唤醒了沉睡的太阳和青山,300多个工人来回穿梭,钢筋加工场“呲溜呲溜”的焊接声和着山间的鸟鸣声,紧锣密鼓的施工现场在朝暾的映照下十分壮观。3月30日,蔓耗隧道正式进洞;4月29日,蔓耗立交主线三号桥首联现浇箱梁浇筑完成……频频传来的捷报是催征鼓,指引着项目团队在那个春天跑出了前作未有的加速度。
No2.战胜挑战,获取民心一片
这是一场人与恶劣环境的较量。
项目地处个旧市蔓耗镇西北侧附近,穿越212省道,周边丛林密集,植被丰富。项目经理肖永吉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项目部施工严格执行国家及地方颁布的环水保法律法规,践行绿色施工、文明施工理念。作业点用洒水车洒水降尘;运输物料的过程中,车辆所及之处均有专人保通和清扫;施工过程中坚决不碰红线之外的一根草一片叶……种种措施的成效下,项目部在今年6月荣获了金平县颁发的“爱路护路先进企业”称号。
在全力保护生态的同时,项目团队也又不得不绞尽脑汁面对恶劣环境带来的挑战。高温湿热难耐的热带雨林气候与肆意出没的虫蚁无时无刻不在考验着大家的意志。
此外,因地质条件限制,项目部班组驻地、各类加工场等均只能选址于陡峭山坡上,且施工便道沿河而走。得知蔓耗夏季高温多雨后,项目部在临建设施施工前便对地基进行了多层加固,施工过程中每日进行气象观测。“兄弟们,明天有大风和暴雨预警,大家务必做好防范……”2020年6月16日晚,工程部部长范勇在微信群里发出了预警。
惟其艰难,方显勇毅。第二天下午,项目副经理李绍华正在守着墩柱混凝土的浇筑,原本艳阳高照的天空突然乌云密布,狂风四起。飞起的树枝在大风中如群魔狂舞,紧接着,大雨倾盆而至。“快撤,快撤,快撤!”眼看着麻子河的河水已经没过施工便道,李绍华果断说到。狂风越刮越烈,李绍华几次三番险被狂风吹倒,湿透了的衣服紧紧贴在身上,他一边指挥机械和人员迅速撤离到安全地带,一边督促班组负责人清点人数。
在果断处置下,所有人员和机械均平安无事。但看着被毁的“家园”,农民工们不淡定了:“驻地没有了,我们住哪里?”“河水都漫过墩柱了,这活我们干不了!”现场叹声一片。正在这时,职工鲁艳梅带着项目部的关怀来了:“工友们,这是热乎的饭菜,大家先领一份吃着,项目部已经为你们安排了住宿的宾馆,吃完饭大家有序入住……”端着热乎的饭菜,农民工们的心热了,心态也稳了,在后来的施工过程中,大家勠力同心,再没有一个人说过“苦”和“难”!
NO3.较量自我,实现技术攻坚
如果说,时间的紧和施工条件的恶劣皆来源于外因,那么技术攻坚则是一场项目团队与自我的较量。
项目控制性工程为“两桥一隧一环”,其中难度最大的是“一环”,即E匝道2号桥螺旋立交。该桥通过360°螺旋上升的设计以适应地势的高差,全桥共分为6段缓和曲线和6段圆曲线,且半径较小、纵横坡度较大,横截面变化频繁,纵坡达5.7%,最小转弯半径仅为48.3米。该桥桥墩为参差不齐的高低墩,倘若按照传统的施工方法,浇一段墩柱装一次模板,显然已经不能够适应紧张的施工节奏。
项目部积极创新,通过技术攻关研制出了可调节模板,使桩柱结合部调节段与底系梁下墩柱一次性浇筑成型,观感好、效率高。在浇筑主线桥面时,项目部采用地泵加布料机浇筑混凝土,既提高了施工效率,也解决了汽车泵作业范围有限无法完成整个箱梁浇筑的问题。
另外,为更好控制平面位置和设计标高,保证横截面的测量精度,项目部利用全站仪,采用断面六点定位法加密放线,保证了技术的可靠性。为充分利用有效时间,项目部进一步优化施工工序,白天组织测量放样、绑扎钢筋、安装模板,晚上浇筑混凝土。管理人员主动请缨将午餐和晚餐送到工地上吃,累了,就以天为被、以地为席稍作小憩。
下部结构施工难题解决了,上部结构施工难题又接踵而至。因桥处河谷及斜坡陡坎,加之墩高超过30m,桥面单位荷载较大,对模板支撑体系要求较高,箱梁上部施工无法采用落地支架。分公司主任工程师夏体运与项目团队进行了多方案比选后,最终采用钢棒牛腿组合贝雷梁与盘扣支架作为模板支撑体系,其抗弯能力强、承载力大,不仅保证了施工的安全性,也加快了施工进度、节约了成本。目前,该项目的贝雷梁组合支架方案已作为同类型桥梁支架施工标准化方案在全集团推广执行。
盛夏时节,环境温度高达45℃,已浇筑完的箱梁内部温度更是达到50℃,为解决箱梁内外温差大的情况,让混凝土得到有效养护,项目副总工付云飞多次带头爬进箱梁内部,将冰袋和鼓风机等降温设施放到所需部位,箱梁内部狭窄,他们不得不把身体紧紧贴在箱梁底部匍匐前行,一天下来,双手和膝盖都磨破了皮,但他们晚上简单处理下,第二天又钻进了新的箱梁里。“大丈夫能屈能伸嘛!”谈及这段经历,付云飞打趣道。
“梦闻夜雨突打窗,惊惶湿枕心犹颤。去年今日水漫山,飞沙走石风雨寒。雨中抢险破僵局,抗洪抚民卫桥梁。今日桥起路通畅,人定胜天奇迹创。”如今,站在蔓耗螺旋立交桥上,回想起一年多以前的光景,时任项目副经理的李绍华吟起了打油诗。
目前,路桥二分公司蔓金高速项目已在进行收尾工作,不久以后,红河这片热土,一条新的通途将带来新的美好与希望。